福建商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福州市,肇始于1906年创办的“福建官立商业学堂”和“福州青年会书院”,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“百年老校”。近年来,福建商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深化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,在包括校友会粤港澳(海外)校友联络处(下称“校友联络处”)在内的广大校友大力支持下,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着手积极探索协同育人途径,充分发挥各方育人合力,邀请校友参与育人工作,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出实效、结硕果、树品牌,逐步形成了“三创三引”协同育人建设工程。
创建校友文化 打造思想政治育人引领工程
学校根据人才培养定位、学校特点、专业特点,建立丰富的文化课程、打造特色文化环境、组织多彩文化实践,其中以“无书香不福商”为导向的覆盖全校的读书研习活动,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。校友联络处积极融入母校文化育人体系中,连续举办的九届校友论坛成为众多校友、师生积极参与的文化育人品牌活动,获得广泛好评。
从爱拼敢赢的创业事迹,到回馈乡梓的公益活动,学校积极发掘优秀校友的典型事迹,为在校学生树立起身边的榜样,鼓励学生见贤思齐,学习校友们爱国爱校、拼搏创业、服务人民的精神,让思政工作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浸润学生的心灵。
学校立足新商科优势,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校友文化事迹中的思政元素,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。思政教师对优秀校友的典型案例耳熟能详,将校友故事、闽商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合,实现价值观引导,教育学生自觉传承新时代闽商精神。在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的基础上,学校树立特色思政课品牌意识,打造了以“院长讲学院、专业负责人讲专业、教师讲课程、校友讲企业”为主线的《这里是福商》特色精品课程和“闽商人文”名师讲堂,以课程为导向,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、认同感。
创新课程体系 开展学业专业育人引领工程
校友从母校走入社会,对于教育教学改革过程拥有切身体会。他们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,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,能够从宝贵经验出发,以实用、生动的案例弥补学校课堂教学的不足。校友联络处热心组织梁赞云等多名校友与在校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,向同学们讲解跨境贸易的发展趋势,分享宝贵的经营经验,解答同学们关于就业创业的困惑,鼓励学生努力学习、早日成才,帮助学生获得与课堂教学不同的体验和认知。
校友企业或校友相对集中的企业是母校实践育人的稳定基地,可以有效保障学校实践育人活动稳定、持续、健康发展。学校在校友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,延伸思政课堂,形成校企共建的大思政教育合力。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,实现让学生“动”起来,让思政工作“活”起来,帮助学生了解社会、熟悉行业、提升素质,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。
学校积极组织校友参与科研育人,调动广泛资源为学生开展科研训练、比拼、创新等活动,拓展科研空间,营造扎根学术的浓厚氛围,引导师生积极投入科研,在学专业、懂科研、会创新的感受中,提升科研能力。为支持学校充分激发师生科研热情,校友陈英联合其他多位校友,慷慨捐赠奖教金对学校科研育人表现突出的师生进行奖励,学校配套制定《福建商学院校友奖教金2022学年度项目设置方案》。奖教金不仅是经济上的奖励,更是精神上的激励,带动师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投身科研工作。
创设资助平台 落实素质提升育人引领工程
作为在校学生的师兄师姐,校友们的思想观念、处事风格、道德情操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,可以通过言传身教,在潜移默化中带领学生不断追求进步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。在陈英和于捷校友的带领下,多位校友积极为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帮扶,多次组织义工参与爱心活动。在疫情初期物资匮乏时,校友联络处多次发动全球校友为母校筹集抗疫物资,他们更是记挂着巴布亚新几内亚留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,竭尽所能为留学生提供帮助。
学校积极探索资助服务育人,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包括资助活动在内的各类服务工作和活动,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服务,真正实现在实践活动中引导人、塑造人、教育人。学校带领学生参与校友举办的展会、会议筹备组织工作,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提升团队协作意识和工作能力。校友联络处在重要活动组织过程中,根据学生专长进行科学统筹和合理分工,让参与者感受到服务社会及他人的意义,将服务意识传递到整个校园,转化为助人为乐的精神,与志愿者行动相契合,实现了服务育人的传承与深化。
学校努力探索推进资助育人工作的新途径,精心设计和完善育人体制机制,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。在江信辉校友引荐下,学校创新“校友企业+当地政府+学校”留学生资助定向培养模式,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渔业部、东新不列颠省签订合作协议,在全省率先招收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留学生进行学历教育。学校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,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,建立选人、育人、用人一站式服务新模式,留学生除学费得到资助外,学成后有机会直接入职海外校友企业,为福建企业走向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提供稳定的人才智力支撑,将资助育人落到实处。
(作者:蒲文庆)